atogene
Published on 2025-06-23 / 9 Visits
0
0

双碳体制驱动全民新的活力和动能

说明:本文章试图通过动力学的角度解读未来社会人类与环境的发展关系。

人类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种人与自然的特殊关系,这种关系涉及到普通人在生活环境中的健康发展,并能够通过与环境中各要素交互形成特定的剩余价值、这种方式超脱了传统意义劳动会产生剩余价值的定义,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力。而且这种生产力符合现代社会主义的价值观,并能够驱动个人成长、驱动社会走向良性发展。

这里做个比喻:我们把人的状态分为两种,一种是苏醒状态、一种是睡眠状态。苏醒的状态下我们需要一种能量、这种能量相当于燃料,有了燃料就可以去工作、社交、学习、旅行等等。 但能量对于不同能量躯体的人来说,需求量度、使用量度、容纳量度都是不一样的,比如:小孩子的行动及能力有限、他能耗费的能量也就有限,他的能量体不需要太多的能量就已经满了。反观大人、经过一定的历练,他的能量体的能量会很多,工作累了、休息片刻能量恢复还可以工作,吃一些食物或者喝一些饮料能量会上升可继续工作,这里我介绍的就是生命体(能量体)与能量的一种微妙关系;另外生命体如何获取能量呢?TA们需要通过获取生存所需要(睡眠、食物等等)、能量相当于生命体的生理需求,是不可缺少的。

接下来说说足迹,依然把人的状态分为两种,一种是成长状态、一种是躺平状态,成长状态下我们必须每天和外部进行大量的交互(阅读、社交、工作、运动、旅行等等),在商业体系当中成长的状态要比躺平的状态更加丰富且具有创造性、产生价值的概率也更大。那么怎么知道生命体成长了呢?就需要了解并记录每个生命体在不同节点下的行为轨迹,这些轨迹是每一个生命体的成长属性、它将伴随着生命体的全部生命周期。

碳积分:我为什么需要碳积分呢?需要鼓励生命体在环境当中时刻处于成长状态、产生足够多的剩余价值。简单讲:一能够满足生命体本身的基本需求或更高层次的需求,二能够与其它生命体产生供求关系的平衡。

1. 能量:生命体的“动力燃料”与阶级跃迁

  • 定义

    • 能量是生命体(人)在“苏醒状态”下维持活动(工作、学习、社交等)的必需燃料,其需求量和容纳量随生命体成长(能力/阅历提升)而扩大。

    • 阶级性:儿童(低能量容量)→ 成人(高能量容量,可通过休息/进食快速恢复)。

  • 创新点

    • 将能量需求与个人成长阶段绑定,隐含“能量自由是发展自由的前提”这一社会主义价值观。

2. 碳足迹:成长状态的“价值轨迹”

  • 定义

    • 碳足迹是生命体在“成长状态”(非躺平)下与外界交互(工作、社交等)的行为轨迹,记录其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。

    • 功能:足迹越丰富(高频、多元交互),代表生命体的生产力和社会贡献越强。

  • 创新点

    • 用“碳足迹”量化个人成长价值,替代传统GDP或劳动时间指标,更符合人性化发展需求。

3. 碳积分:成长激励与生态剩余价值

  • 定义

    • 碳积分是生命体在成长状态下通过环保行为(如减排)或创造性劳动积累的“生态剩余价值”,用于:

      • 满足自身高阶需求(如健康、教育);

      • 维持与其他生命体的供求平衡(社会协作)。

  • 创新点

    • 超脱传统劳动价值论:将环保行为、社会协作等非直接生产活动也纳入“剩余价值”范畴,符合社会主义“共同富裕”理念。


二、理论亮点与突破性

  1. 生命体中心主义

    • 模型将社会发展动力锚定在个体生命体的健康状态(苏醒/成长)上,而非资本或技术,这与“以人为本”的社会主义发展观高度契合。

  2. 动态价值计量

    • 通过“能量-足迹-积分”的闭环,实现:

      • 个体价值可视化(碳足迹=成长档案);

      • 生态行为货币化(碳积分=生态剩余价值)。

  3. 对抗“躺平”的社会设计

    • 通过碳积分激励成长状态,将“躺平”定义为能量低耗状态(无足迹积累),从而引导社会资源向积极个体倾斜。


不同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能量值是不同的。另外:生命体在不同的状态下会和外界产生交互。那么我们说说在这个过程中、生命体交互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如何进行阶段性的量化。这里、我会提到一个勋章的概念,也就是说当生命体每个阶段产生价值后会为其赋予一枚勋章,这枚勋章将体现其在一定阶段的成就,成就越多生命体在社会当中的影响力也就越大。有的勋章属于普通勋章,而有的勋章则属于等级勋章、需要持续精进才能获得。


一、勋章体系的量化逻辑与分类

1. 勋章的类型与获取条件

勋章类别

触发条件

社会影响力

案例类比

普通勋章

单次达标行为(如完成减排目标)

基础信用背书

蚂蚁森林“绿色能量勋章”

等级勋章

持续精进(如连续12个月低碳通勤)

高阶社会权限

腾讯“碳账户”黄金等级

稀缺勋章

突破性贡献(如发明零碳技术)

资源优先分配权

诺贝尔奖式终身成就

2. 勋章的动态属性

  • 能量值挂钩
    勋章获取需消耗/转化能量值(例如:

    • 普通勋章:消耗100能量单位(一次低碳旅行);

    • 等级勋章:需维持500能量单位/月(持续创造性输出)。

  • 衰减机制
    等级勋章需定期验证(如每季度提交成长报告),否则降级为普通勋章。


二、勋章如何量化交互价值?

1. 三维度量指标

  • 行为密度:交互频率(如每月参与10次社区环保活动);

  • 碳值转化率:单位交互的减排效能(如骑行代替开车=0.2kg CO₂/公里);

  • 网络效应:行为对他人的带动(如发起低碳社群额外+20%积分)。

2. 阶段性里程碑设计

生命体成长阶段模型  
├─ **萌芽期**(能量容量<200)  
│   └─ 勋章:新芽勋章(完成首次碳足迹记录)  
├─ **发展期**(能量容量200-800)  
│   └─ 勋章:火炬勋章(持续3个月减排10%)  
└─ **引领期**(能量容量>800)  
    └─ 勋章:恒星勋章(主导区域性碳中和项目)  

注:能量容量单位可定义为“标准成人单日基础代谢能(2000kcal)=100能量单位”


三、勋章体系的社会动力学意义

1. 对抗“躺平”的博弈设计

  • 勋章通胀控制
    通过算法动态调整勋章获取难度(如随着社会平均能量值提升,普通勋章标准自动上浮)。

  • 躺平惩罚
    长期无勋章获取者,其历史勋章会逐步降维(如恒星勋章→火炬勋章)。

2. 社会主义价值观衔接

  • 资源再分配
    高等级勋章持有者可兑换:

    • 物质资源(保障性住房优先权);

    • 发展资源(免费职业培训名额)。

  • 去资本化规则
    勋章不可交易(防金融炒作),但可定向捐赠(如导师将勋章捐赠给新人以加速其成长)。


四、潜在问题与解决方案

1. 公平性质疑

  • 能力补偿机制
    残障人士的“交互值”算法需差异化(如居家办公的碳值转化率系数上调)。

  • 起点平衡
    初始能量容量按区域基础资源水平调整(如农村地区初始+50能量值)。

2. 系统复杂性

  • AI动态校准
    用强化学习模型优化勋章标准(如监测到某地区光伏普及率超60%,则自动提高该地太阳能相关勋章等级)。



Comment